大約一個月前吧?! 看了好友'台北涼麵地圖'一文後就一直對涼麵的影像念念不忘!
小時候爸爸和弟弟愛吃欣欣菜市場裡賣的涼麵(哪一家我沒注意), 舅舅們來家裡探望媽媽也指定要吃市場涼麵. 幾十年後市場裡的涼麵店隨眷村改建也搬到新國宅附近, 小舅舅小阿姨每次來岡山, 還是會嚷著要吃涼麵!
印象中, 從我看到有人買涼麵回家時, 媽媽口裡就會碎碎唸, 從涼麵攤的桌面, 碗筷到老闆取麵找錢的手都非常有意見.
有一次爸爸大概太想吃涼麵了, 既然不准他到外面買, 他就自己動手調醬, 切胡蘿蔔黃瓜絲, 做了一次超級好吃的涼麵給全家吃; 不料, 印像中媽媽還是嫌爸爸把廚房弄亂了還是怎樣, 爸爸就再也沒有做過涼麵了.
弟弟和親戚們則不像我和爸爸那麼在乎媽媽的喜怒哀樂, 只要回家的日子, 他們一個個興高采烈地買一包包的涼麵回家品嚐, 還謙稱不麻煩媽媽做飯給他們吃了. 哈哈~
好友評鑑涼麵有兩個要點, 一個是麵體彈Q程度, 一個是伴醬的香氣. 在加拿大, 除了自己做的麵條很Q外, 我不知道哪裡可以買台灣涼麵版的麵. 伴醬的話, 則要有好的調味料, 至少目前我還沒有特別去搜集各項好調料. 所以這次做的涼麵, 又是依個人淺薄的能力, 勉強做出的一種 '會涼的麵'. 哈哈~
依照網路搜尋的食譜準備如下: (兩人份調醬)
芝麻醬2大匙, 花生醬1/2大匙, 醬油1大匙, 烏醋1大匙, 蒜泥1/2大匙, 香油1/2大匙, 味醂1大匙, 少許水 --> 試嚐結果不合自己口味.
很可惜, 主角-中國北京王致和芝麻醬毫無香氣! 幸好買一小瓶, 損失不大. 用藍色太陽水調開(肖想有點附加價值XD)
發現自己口味大概喜歡偏酸甜, 所以再加兩大匙烏醋和一大匙濃糖水, 另再磨四粒蒜泥.
煮好的細麵用水龍頭的冰水沖過冰鎮爽口, 像在吃日式蕎麥涼麵, 不是台灣涼麵.
這麵應該叫芝麻冷麵吧?!
好友說, 台灣涼麵不會這樣用心捲麵啦! 回來再吃一次就知道!
哈哈! 回台灣要是吃涼麵, 我一定不會讓媽媽知道..........
朋友M給的涼麵醬配方(四人份):
芝麻醬 50克 (濃; 若是使用含多一點油的芝麻醬, 沙拉油就大可不必放)
水 50克 ( 60克比較稀, 但有人喜歡這樣清爽版的)
醬油 20克
白醋 20克
沙拉油 20克 ( 家裡沒有, 我放酪梨油; 其實也可以放一半或再少一點)
糖 30克 (放這麼多, 應該是芝麻醬味道的 '功臣' )
鹽 1克
蒜泥 6瓣
2023/06/12 準備兩種口味的涼麵-麻醬+醃梅, 醃梅新口味不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