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食譜為製作1盒份) *本食譜用的食材以在加拿大華人超市容易取得的材料為主
. 盒 - Dollarama (9*15cm) Loaf pan, 無蓋, 8個一組$1.5
. 乾料 - brown sugar二砂黃糖35g
糯米粉150g
. 濕料 - 泡過一夜至軟的和田大棗 3顆切碎, 一份放年糕糊裡, 一份鋪在年糕上, 棗香味甜, 比放蜜紅豆健康
水 135- 150g (強力建議換成煮第一道煮紅豆的水, 可蒸出天然深紅成品, 不必搞什麼黑糖水! 如上圖)
年糕(食譜為製作1盒份) *本食譜用的食材以在加拿大華人超市容易取得的材料為主
. 盒 - Dollarama (9*15cm) Loaf pan, 無蓋, 8個一組$1.5
. 乾料 - brown sugar二砂黃糖35g
糯米粉150g
. 濕料 - 泡過一夜至軟的和田大棗 3顆切碎, 一份放年糕糊裡, 一份鋪在年糕上, 棗香味甜, 比放蜜紅豆健康
水 135- 150g (強力建議換成煮第一道煮紅豆的水, 可蒸出天然深紅成品, 不必搞什麼黑糖水! 如上圖)
一天, 臉書隨機餵我一個名為" 魚漿夫婦 " 的粉絲頁, 當天其一則貼文 "像 似 轉 譯" 一位日籍料理人-五十嵐 豪 Instagram 2021/08/05的貼文 - 梨不甜時依舊能吃到甜梨的妙招. (註: 我個人看不懂其以中文翻譯他人日文發文就在自己粉絲頁發表文章的用法, 故用像似轉譯四字形容之)
總之, 好奇心使然, 大略依樣畫葫蘆後, 哇! 得到驚為天人的寶物....不 是 梨, 是 梨汁! 蜜漬紅茶梨24小時後得到的梨茶蜜汁高雅清甜, 調搭清酒, 燒酒, 威士忌(有花果香的酒品皆可)更是一絕!
下為浸漬24小時後梨片出水釀茶圖.
將梨切薄片放入袋中, 擠入生蜜(大統華自有品牌), 加入一個紅茶包, 密封, 冷藏24小時. 就這麼簡單.
吃蜜梨片, 能緩解喉嚨乾癢; 喝梨汁, 能舒暢五臟六腑; 調酒喝, 哎又....開心到不會形容了啦!
2022冬至晚餐, 我們搓了幾個琉璃圓仔和彩虹圓仔應景. 真好, 吃過圓仔湯算多了一歲, 離當阿嬤的日子又近了一年.
怎麼搓圓仔? 粗略的重點有幾樣記得就好.
1. 燒1/3小鍋熱水, 保持沸騰, 備用
2. 盆中放入糯米粉135克, 在來米粉15克, 75度C溫熱水100克, 糖10克----> 先混一下, 不必全混好, 就先捏一個巴掌大的軟糰
2. 將捏好的巴掌大生糰放進滾水中燙熟當做 "粿母", 浮起來就可以撈出, 剪成幾份(看你有幾種顔色就分幾份)
材料: 煮至熟軟的鷹嘴豆, 鹽, 香料, 橄欖油
作法:
1. 準備熟軟的鷹嘴豆, 來源有二:
(1) 用市售鷹嘴豆罐頭, 成本比自己用乾豆煮高很多, 好處是方便. 開罐後倒掉水份, 另用一鍋滾水煮2分鐘, 瀝乾備用.
(2) 將乾鷹嘴豆泡豆一小時, 倒掉泡豆水, 另裝水淹蓋高過豆子1公分即可, 以Instant pot壓力鍋煮30分.
Instat pot壓力鍋煮熟鷹嘴豆只需15-20分即可食用, 但要拿去做香酥零嘴款的就必須再煮久一點, 煮到像罐頭裝鷹嘴豆一樣的口感.
每100公克的黑眼豆, 其蛋白質和鐵質是紅豆的3倍多, 膳食纖維含量是紅豆的2倍多, 如果不是那麼特別講究紅豆做豆沙的香味, 以黑眼豆這種營養價值更高的豆類替代做豆沙, 也是一種選擇.
在加拿大, 普通超市都有賣黑眼豆(Black-eye Bean), 而紅豆(Adzuki Bean)卻只有在亞洲超市找得到. 價錢上, 每100公克的黑眼豆便宜一點點, 沒有相差太遠就是了. 廚房儲藏櫃中有好幾包黑眼豆, 是去年初因疫情封城為了貯存乾糧所購. 一年多過去了, 平日固定烹煮黑眼豆替代米飯, 如今趁著中秋節做蛋黃酥, 試將這些豆子做成甜豆沙期待儘速消滅完畢, 不至存放過期.
記錄兩種用途之豆沙製作過程, 方便日後查詢.
A. 黑眼豆豆沙(製作月餅酥餅內餡用)所需材料:
熟黑眼豆600克, 無鹽奶油 60克, 細砂240克, 麥芽糖60克 (油與糖已是放最少的量, 低於此量的話, 豆沙會很粗很渣很難吃)
記錄歷經過兩年來多次實作與反覆思考與檢討, 成品符合個人喜好Q軟鬆彈之鬆糕. 製作重點有三: (1) 粉水比例=1:0.5或再多加一點點水 (2) 中小火蒸製, 我個人目前則以電子鍋蒸品質最穩定, 最好吃, 放置一天內不會乾 (3) 添加濕軟的各式豆餡有加分作用, 餡料的濕潤平衡了米粉單一的Q彈口感.
製作步驟:
A. 準備模具:
(1)多數人用慕斯圈, 個人拿手邊僅有的花型飯糰框當模具(4.5公分厚)! 若家裡什麼模具也沒有就自己用鋁箔紙折出框來代替, 想辦法就對了.
註: 鋁箔紙怎麼折? 把紙拉一長條, 對折再對折, 繞著喜歡又塞得進蒸籠的容器折成框框, 釘書針釘密合起來即可.
中秋將至, 另一半剛自台灣回來陪我過節, 想想, 得做幾個餅應景應景.
這次做了人生應景月餅個數最少的一次-六個酥餅, 原因當然是我們上了年紀, 身體負擔不起重油的中式酥餅.
做法是參考Carol自在生活的芋頭酥: https://caroleasylife.blogspot.com/2017/09/taro-pastry.html
(儘量參照Carol老師的食譜, 只是材料上不是那麼齊全如奶油與豬油混搭; 餅皮包製上我也弄反方向.)
冷凍3個餅, 待中秋節再吃; 另三個很快就進了我們的五臟廟!
吃了湯圓就50歲了! 離當奶奶可以抱孫子的日子又近一年, 好開心呀~
簡易做湯圓的方法:(大約做5個)
準備50克的糯米粉, 溫水(60度C) 約 40 CC
做白湯圓的話, 可以先加30 CC的水去拌粉, 混合差不多, 再慢慢加水將粉糰拌至柔軟, 也許還要比40 CC要多一點.
若要添加蒸熱的紫薯或地瓜, 則要先加入固體類, 再慢慢混合溫水. 這種添加其他食材的湯圓粉糰用水量很少, 必須視情況慢慢添加
第一次做冰皮月餅, 記錄一下以利明年若再做的改進參考.
反覆看了幾個食譜後, 我個人認為肥丁手工坊中製作冰皮月餅的網誌與Youtube影片非常值得參考, 其中又以做冰皮月餅外皮必用濾網數次過篩含油及煉奶之麵糊一項最重要與最值得參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MS_jj7P0VE&t=2s
以下單純記錄今年一些製作上的某些細節:
1. 手邊材料有限, 在餅皮部分, 是以紫薯和紅薯添加當染色劑, 餡料部分則單純使用蒸紫薯和蒸紅薯(不加糖, 只加一點玉米粉和水再蒸一次以利內餡的成型)